么长距离大维度的作战,我军在前线又还没建立好阵地,一旦后勤物资跟不上就容易脱节,甚至难以为继。

以前打仗都是朱瞻墡自己来负责这方面的事情,但是这次他得先去前线,而且大明的军队从未打过如此长距离的仗,谁都没经验,现在只能信任这些年积攒提拔出来的这批人了。

好在现在各个关节上很多都是海南大学的毕业生,这些青年军经验不足,但是都是受到新式教育出来的,对于朱瞻墡也多有崇拜,这是锻炼他们也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。

朱瞻墡对于大明军队特别是海军的战斗力非常的有信心,现在大明军队和其他地方的军队的战斗力几乎都不在一个档次上,欧罗巴那群人更不是对手。

但是这些战船终究能带的武器弹药有限,煤炭燃料有限,长距离的海上运输要求也高,这么多军队的粮食也是个大问题,一旦粮食弹药消耗完,大明军队最强大的仪仗也就消失殆尽了。

这也是这次郑和船队去欧罗巴的教训,好在他们的船还是第一代带风帆的战船,没有燃料还是能走。

但是他们的弹药不足,打了几仗之后,弹药用的就差不多了,也没有后续补给能力,打完了就变成普通的军队,想要以这么点人对抗佛兰西和英歌兰几乎是不可能的,这也是最后候显同意用战船交换郑和的唯一原因。

因为他们实在没东西了。

这个教训必须铭记在心,朱瞻墡加大了南海第三舰队中物资船的比例,尽可能的避免物资不足的情况出现,但是建立沿途的战略补给点才是重中之重。

并未在淡马锡做过多的停留,朱瞻墡安排好了事情,队伍暂时休整两日补给好燃料就再次出发。

这还是朱瞻墡第一次过马六甲海峡,之前来的时候往另外一边去了,这次过马六甲海峡前往了西洋。

明朝说的西洋,主要是印度洋为主,在历史上郑和也就是到了这些地方。

印度洋的水平轮廓,北部封闭,南部开敞,南亚次大陆凸出其他地方一块,也就是以前人说的天竺,现在的天竺很大一部土地属于德里苏丹国,十一世纪开始,中亚的突厥人对这片次大陆进行了征伐最终征服了这里。

其后又分裂成了很多的国家,所以现在天竺

章节目录